四川旅游搜索

国家测绘局披露珠峰高度为8844.43米

  [人民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这次执行珠峰测量任务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测绘局的第一大地测量队。我们了解到您一直在第一大地测量队工作,也做过很多外业的工作。很多读者很好奇,从去年下半年筹备到今天公布数据结果,差不多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能否给我们讲一讲为什么测量一座山要花这么多的时间?这次测量有哪些创新之处?另外,这次是国家测绘局第一次走进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大厅,能否介绍一下这些年我们国家测绘事业的发展情况?第三个问题,这次测量是30年一次,我们有没有计划下一次是什么时候对珠峰进行测量?谢谢。 [10:49]
   
  [陈俊勇] 第三个问题,其他的也要测,更不要说南海,包括我们和其他单位合作,那还要做计划,还要协商。 [10:48]
   
  [陈俊勇] 应该说1975年公布的岩面,由于技术的原因,我们并没有真正达到岩面,是由于技术的原因,现在我们达到了岩面。高度的变化是由于测深技术的改进,使高度降低了一部分。为什么还差1.1米呢?这个技术比较专业,由于我们是在黄海海面延伸到珠峰下面,这个计算涉及到重力差。重力差的计算,由于现在卫星技术,也包括重力测量在珠峰地区更加面广,数量更加多,同时我们用了国家测绘局一秒分辨率数字地形模型,并使用了美国今年3月份公布的SRTM 3秒的技术,所以对重点差大地水准基准面升高了0.7米,这样还剩下0.3—0.4米,也可能是误差的问题,也可能是其他的变化。 [10:46]
   
  [陈俊勇] 第一个问题,1975年高程的精度,是正负0.35米。第二个问题,关于高程的变化。很难说珠峰这次公布的高程数据是下降的,我个人来说不太同意这样的提法。因为在1975年的时候,雪深的测量是0.92米,这次测量是3.50米,也就说明1975年的时候,我们在测雪深的时候没有达到真正的岩面,只是达到了上面雪层的覆盖,下面的冰和岩石没有达到底。所以,当时我们公布的岩面高层是8848.13,现在8844.43米,当中测定岩石面的深度,1975年是0.92米,这次是3.50米,差了差不多2.7米。 [10:44]
   
  [陈邦柱] 你这个问题提得相当好。在座的陈俊勇院士就是1975年珠峰高程测定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我请他来回答你提出的这个问题。 [10:42]

  [新京报记者] 第一个问题,1975年,我们对珠穆朗玛峰测量的精度是多少?第二个问题,我们是否会对珠穆朗玛峰是否变矮进行后续的研究?何时会得出结论?第三个问题,我们还会不会对其他重要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测量,比如南海?谢谢。 [10:41]
   
  [陈邦柱 ] 因为这次珠峰高程的测定是从北坡登山的,所以我们就没有请南坡的尼泊尔的人员参与。今后也有可能跟登山运动结合起来,在适当的时候对其他的高峰也进行精密的测量,这要看需要和可能。 [10:40]
   
  [陈邦柱] 刚才我在发言中已经讲了,我们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按照中国测绘法的规定,要由国家测绘局审核,报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授权发布,所以它是一个权威的官方数字。国际组织是否承认,关键在于我们数据的质量和它的可靠性。如果国际上有的测绘组织对这个数据有兴趣或者有异议,我们还可以召开一个专题的研讨会。它的使用范围,我们肯定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作为权威数据采用,至于国际上,还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 [10:38]
   
  [西班牙新闻社记者] 您刚才公布的数字是否是中国官方的数字?有没有国际组织现在已经证实的数字?另外,您公布的数字是只在中国使用的还是在整个国际范围内都使用的?在测量过程中,你们为什么没有请求尼泊尔的帮助呢?你们现在运用了这种最新的技术,会不会以后把它运用到测量其他喜马拉雅山的山峰,结果跟以往相比是不是高度也会有所减少? [10:37]

  [陈邦柱] 3.50米的雪深,在1975年是登山队员拿一个钢钎戳,戳不动了,就认为是戳到岩石面了,当时是0.92米。当然,这个差距很大,绝对不是一个精度的概念。 [10:34]
   
  [陈邦柱] 我们把传统的测量技术和当代先进的GPS技术结合起来,把测量的数据进行了加权处理,最后互为参考,互相通过权重的分配得出精确的数据,应该说比1975年在技术上是上了一个很大的档次,精度比1975年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我们刚才公布的精度是正负0.21米的岩石面高。 [10:32]
   
  [陈邦柱] 这次珠峰测量的技术方案,既有和1975年相同的技术方案,也有当代测绘发展的高新技术的方案。与1975年相同的就是传统的三角高程测量,这是从技术路线上相同的。但是也有新的进展,一是光电测距,大家在直播的时候看到觇标上挂有棱镜,这就是和1975年不同的技术;二是采用了当代最先进的GPS技术;三是我们采用了冰雪探测雷达,对峰顶的冰雪进行了严密的测定 [10:31]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这次珠峰测量和1975年的测量相比,在技术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是不是比原来更先进了?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是否比原来更加精确?谢谢。 [10:28]
   
  [陈邦柱] 你提的这个问题,我在前面实际上已经回答了。珠峰是否变矮,现在还不能得出结论。因为在珠峰的历次测量活动当中,有测量技术的进步程度问题,也有珠峰峰顶冰雪深度的测量精度问题,还有珠峰本身的地壳运动造成的问题。所以,在历次测量获得的不同的数据当中,还不能够完全得出珠峰变矮的结论,应该通过地学专家的研究作出准确的判断。当然,还有一个因素,由于珠峰是一个特殊的高寒地区,所以在峰顶没有埋设测量标志,每一次我们去测量的觇标位置都会有微小的差异。但是可以说,我们目前公布的这个数据,是迄今为止最精确、最可靠的。 [10:27]
   
  [香港有线电视记者] 这次测量珠峰高程数据比1975年的时候矮了,原因是冰层变薄了还是山的岩石层变矮了,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10:25]

  [陈邦柱] 真正进行测量数据采集、进行测量工作的时间是40分钟。当然,由于他们树立了觇标,所以我们山下的6个观测点对峰顶的觇标进行了连续2天时间的观测。6个点上,每一个点都获得了20组以上的高精度的有效数据。当然,这不包括我们在珠峰地区实施的GPS测量、重力测量和水准测量。 [10:25]
   
  [陈邦柱] 我们的测量队员当然要登到最高处,否则测量仪器带不上去,测量的觇标也树不起来,测量的数据也测不下来,所以测量队员上到了峰顶。没有上到峰顶的登顶队员上到了8300米。在山上,因为峰顶的气候和各种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所以登山队员在峰顶停留的时间不能超过2个小时。他们在峰顶完成测量数据的采集、觇标的树立、冰雪雷达对雪深的扫描工作,一共停留了接近2个小时。 [10:23]
   
  [陈邦柱] 到5月22号,登顶的测量队员有4人。在那一天,登上峰顶的登山队员、测量队员和登山协从人员一共有20多位。 [10:22]
   
  [陈邦柱] 另外,我们还对6名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专业测绘人员进行了登山技能的培训,最后从其中选择了3人参加这次登顶的测量。如果从准备的时间算起,我们大概历时半年多的时间。 [10:21]
   
  [陈邦柱] 参与这次珠峰高程测量的一线外业人员50多人,参与登顶并且进行测量工作的,我们培训了7位,其中4位是登山人员,我们也进行了测量技能的专业培训。 [10:20]
   
  [共同社记者] 参与测量的队员人数是多少?这些测量队员爬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他们在那儿停留了多长时间?听起来好像他们停留了不到一天。 [10:20]
   
  [陈邦柱] 为了使大家对珠峰的雪面高程有个了解,我们也同时公布了珠峰峰顶的冰雪深度,这将为今后研究珠峰的升降提供一个比较的基准。 [10:19]
   
  [陈邦柱] 这次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与1975年相比,高度降低了。实际上珠穆朗玛峰地区是一个地壳运动活跃的地方,这次公布的是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岩石面的高程,以往我们没有准确地获得珠峰岩石面的高程,这次我们是测得了珠峰的冰雪深度,得到了岩石面高程。 [10:18]
   
  [CCTV记者] 刚才陈局长给我们公布了珠峰高程据,与1975年相比,降低了3.7米,我想问一下,为什么会变矮?谢谢您。 [10:17]
   
  [陈邦柱] 在此,我代表国家测绘局,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登顶测量的英雄们和所有参与珠峰高程测量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对测绘事业发展关心和支持的各部门、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10:16]
   
  [陈邦柱] 2005珠峰高程测量工作得到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外交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教育部、总参测绘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中国登山协会、西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西藏体育局、西藏登山协会等政府部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 [10:15]
   
  [陈邦柱] 审核国家重要地理信息是国家测绘局的重要职责,测绘国家重要地理信息也是测绘部门工作内容之一。珠峰高程数据作为国家重要地理信息,由国家正式公布并公开采用,对于体现国家综合国力和测绘科技水平、促进地球科学研究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此次精确测定珠峰高程的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0:14]
   
  [陈邦柱]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位于我国与尼泊尔边境,长期为世人所关注。此次精确测定珠峰高程的活动,反映了我国测量珠峰高程的技术水平和权威性,展现了人类对大自然不断探索勇攀高峰的勇气和智慧;彰显了新时期我国测绘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也进一步弘扬了“爱祖国、爱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 [10:13]
   
  [陈邦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珠峰高程新数据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由国家测绘局公布。现在我正式宣布2005珠峰高程测量获得的新数据为: 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 参数: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高程测量精度±0.21米;峰顶冰雪深度3.50米。原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停止使用。 [10:12]
   
  [陈邦柱]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2005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工作经过艰苦的外业实测和周密、精确的内业计算及检验,获得了珠峰峰顶的高程数据。经专家评审认为这组数据是迄今为止国内乃至国际上历次珠峰高程测量中最为详尽、精确的数据。 [10:11]
   
  [主持人] 现在请陈邦柱局长介绍珠峰测量的结果。 [10:10]
   
  [李维森] 2005珠峰高程测量取得巨大社会影响和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主要是通过新闻宣传来实现的。正是有了新闻工作者的深入采访报道,珠峰高程测量受到人民群众热情关注和期待,也鼓舞着登顶测量队员们为祖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10:09]
   
  [李维森] 2005年7月18日,国家测绘局和总参测绘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2005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项目验收评审会议。来自科技部、教育部、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国家测绘局和总参测绘局等单位的20名院士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综合利用现代技术,精确确定珠峰顶的高程和平面位置,实现了迄今为止对珠峰高程最为精确的测量。方案科学合理、作业严格规范、组织实施得力、数据处理方法正确、质量保障、措施有效,精度达到了设计要求。 [10:09]
   
  [李维森] 5月22日峰顶觇标树立起来后,6个交会点通过经纬仪、激光测距仪等设备连续进行48小时测量。峰顶测量队员进行GPS高精度定位,雷达探测仪对觇标处冰雪层厚度进行测量。6月12日全部野外测量数据送抵西安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随即开始了水准测量、GPS定位、三角测量、重力与大地水准面净化以及雷达测深等数据处理和计算工作。同时国家测绘局还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总参测绘局、武汉大学等专家对计算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检测确保成果的准确性。 [10:07]
   
  [李维森] 国家测绘局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项目指挥部,为组织实施好这项工程提供了组织保障。承担单位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和受国务院表彰的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抽调了精兵强将,组成了登山测量、GPS观测、水准、重力、三角交会以及后勤等六个小队。他们克服珠峰地形极端险峻,环境异常复杂,严寒和缺氧等恶劣条件以及设备故障等不利因素圆满完成野外测量工作。主要有:布测了30个点的青藏板块运动GPS监测网、32个点的珠峰GPS控制网,并结合水准测量、重力测量等手段精化该区域大地水准面,精确求定珠峰高程测量的起算点及6个交会点的高程值。 [10:05]
   
  [李维森] 1975年国家测绘局、总参测绘局联合开展珠峰高程测量,精确得到珠峰高度为8848.13米,这一数据一直作为中国对珠峰高度的采用值沿用至今。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国家测绘局决定开展2005珠峰高程测量。从2004年下半年起,国家测绘局就开始该项目的策划及技术方案的设计。方案的基本设计思想是以现代大地测量技术为主,结合传统大地测量方法综合确定珠峰高程,同时利用长期积累的丰富的大地测量数据资料开展珠峰及其邻近区域的科学研究工作。 [10:05]
   
  [李维森] 2005年5月22日上午11时08分,我国珠穆朗玛峰登顶测量队登顶测量成功,标志着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珠穆朗玛峰坐落在喜玛拉雅山脉中段,中国、尼泊尔边界线上,是世界最高峰,其海拔高程举世瞩目。 [10:03]
   
  [主持人郭卫民]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今年我国开展了珠穆朗玛峰高程数据的测量工作,受到了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先生,向各位公布测量结果,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维森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先生,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副主任张燕平先生。现在先请李维森副局长就2005珠穆朗玛峰高层测量的有关情况做一简要介绍,李副局长也是国家测绘局珠峰测量小组的组长。 [10:02]
   
  [新华网报道] 5月21日,第一批登顶队员到达8300米突击营地,准备冲顶。第二批队员到达7790米营地待命。5月22日,第一批登顶队员11时08分成功登顶,珠峰峰顶测量成功进行。5月22日以后,第二批队员冲击峰顶,同时继续进行数据采集及之后的复杂数据计算工作。最后珠峰高程今天公布。 [09:38]
   
  [新华网报道] 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大事记(三)5月11日,第一批登顶测量队员出发,抵达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5月12日,第二批登顶测量队员出发,抵达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5月19日,第一批登顶队员从6500米营地启程,开始冲顶之旅。当日到达7028米营地。5月20日,第一批登顶队员到达7790米营地;第二批登顶队员从6500米营地启程,到达7028米营地。 [09:37]
   
  [新华网报道] 4月18日,登山测量队员从珠峰大本营出发,进行高海拔适应性训练。4月26日,由于天气恶劣,登顶测量推迟到5月10日以后。5月7日,登顶测量队员完成适应性训练,回到珠峰大本营。5月8日,登顶测量准备工作全部完成,“万事俱备,只待登顶”。5月10日,突击登顶人员名单确定;珠峰高程测量新闻中心在珠峰大本营启用。 [09:35]
   
  [新华网报道] 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大事记(二)4月12日,测量队员到达珠峰大本营,建立珠峰高程测量营地。4月16日,登山指挥部门第一次宣布登顶日期由5月5日左右向后推迟到5月10日左右。4月17日,青藏板块GPS监测网观测告竣,用于青藏板块运动和地壳运动监测的研究使用,为珠峰高程的测量结果提供科学的计算依据。 [09:34]
   
  [新华网报道] 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大事记(一) 3月10日,国家测绘局组织的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队从西安出发。3月15日,到达青海格尔木,开始珠峰高程测量工作。 3月20日,水准测量在珠峰脚下的西藏定日县扎西宗乡启动,旨在为珠峰测量提供高程数据传递,测量长度为500公里左右。3月29日,峰顶测量仪器设备从北京出发,4月7日抵珠峰大本营,主要包括:置于峰顶的测量标志--觇标,用于测量峰顶冰雪深度的冰雪深雷达探测仪,以及GPS测量设备等。4月11日,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在拉萨制作完毕,这是竖立在珠峰的第一个测量纪念碑。 [09:33]



美景旅游微信号二维码: to8848-dong              美景旅游微信号二维码: to8848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案,加我们的微信 Wechat微信Wechat
2005-12-17 06:07:15  By: 四川旅游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
Sponsored Links
    
四川旅游咨询预订服务: (86-28)- 86080300   86082022  给我们写信咨询和预订
特别声明:
A:关于美景旅游网采用非原创文章图片等内容
1、页面的文章、图片等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2、免责:由于采集的图片、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内容页面标注的作者、出处和原版权者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您是文章、图片等资料的版权所有人,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加上版权信息,如果您反对我们的使用,本着对版权人尊重的原则,我们会立即删除有版权问题的文章或图片内容。
3、本页面发表、转载的文章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B:关于美景旅游网独立原创文章图片等内容
1、美景旅游网原创文章、图片版权由我们全部保留;
2、美景旅游网原创文章、图片任何网站及媒体均可以免费使用,如转载我们的文章或图片,
请注明来自美景旅游网 并链接到 www.mjjq.com,商业用途请先联系我们;
3、免责:我们在我们能知悉的范围内努力保证所有采写文章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但不对真实性和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本站采写文章图片如果和事实有所出入,美景旅游网不承担连带责任;
- 关于我们- 联络我们- 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商业合作- 广告托播-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加入收藏-
©2002-2018 Copyright  MJJQ.COM China Meijin Travel Web.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Laomei Blog
Tel:86-28-86080300 - 86082022   Fax:86-28-86082022
版权所有: 美景旅游网·四川旅游 保留所有权利